您的位置: 教学管理 教学成果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1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学习形式........................................................... 1


三、培养模式...................................................................................... 1


四、培养目标...................................................................................... 1


五、主要职业范围............................................................................... 2


六、人才规格...................................................................................... 2


(一)职业素养............................................................................................... 2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3


七、主要接续专业............................................................................... 3


八、课程结构...................................................................................... 4


九、课程设置及要求............................................................................ 4


(一)公共基础课............................................................................................ 5


1.公共必修课............................................................................................ 5


2 公共选修课........................................................................................... 7


(二)专业核心课............................................................................................ 8


1 专业核心课........................................................................................... 8


2 专业(技能)方向课........................................................................... 10


3 专业选修课......................................................................................... 12


4 专业拓展模块...................................................................................... 12


十、教学时间安排.............................................................................. 13


(一)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13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14


十一、教学实施................................................................................. 18


(一)教学要求............................................................................................. 18


(二)教学管理............................................................................................. 18


十二、教学评价................................................................................. 19


(一)专业课程的考核.................................................................................. 19


1 过程性评价......................................................................................... 19


2 结果性评价......................................................................................... 19


3 课程总体评价...................................................................................... 19


(二)顶岗实习课程的考核评价.................................................................... 19


十三、实训实习环境.......................................................................... 20


(一)校内实训基地...................................................................................... 20


(二)校外实训基地...................................................................................... 21


十四、专业师资................................................................................. 21


(一)师资队伍构成...................................................................................... 21


(二)教师结构和要求.................................................................................. 22


十五、其他........................................................................................ 23


(一)毕业标准............................................................................................. 23


(二)编写说明............................................................................................. 23


附件:.............................................................................................. 24


《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专家评审意见表................................................ 24



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专业代码:051300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学习形式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


制:三年


学习形式:全日制


三、培养模式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创建“双核心、三阶段、五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企业、行业专家密切合作,依托区域企业典型工作岗位,在充分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核心素质、核心技能”为中心,经过第一、二学期基础理论与技能学习阶段,第三、四、五学期进行工学结合,交替学习提高阶段,第六学期顶岗实习全面提升阶段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具备的能力从职业基础能力到专业核心能力最后到岗位综合能力,并达到五合一的目标,即“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融通合一”、“实习实训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合一”、“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合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合一”的目标。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能够在生产一线从事钳工、焊工、数控车工、维修电工和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检测、运行、维护以及机电设备营销等工作,具有本专业职业生涯综合发展能力,同时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五、主要职业范围


1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对应职业岗位、职业资格


对应职业(岗位)


专业(技能)方向


职业资格要求(举例)


车工


机械加工


机修钳工、车工、电工、


焊工


钳工


机电设备安装工


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


电工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


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5.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6.具有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7.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具有查阅专业技术资料的基本能力。


2 .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


3 .具有根据图样要求进行钳工、车工操作的能力。


4 .具有正确识读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图、装配图及绘制简单零件图的能力。


5 .具有应用PLC基本指令和部分功能指令编制和调试较简单的控制程序的能力。


6 .掌握典型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生产线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7 .掌握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生产线中采用的机、电、液、气等控制技术。


8 .具有选择和使用常用工具、量具、夹具及仪器仪表和辅助设备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机械加工


1.具备车削设备、刀具、夹具、量具选用的能力


2 .掌握钳工、车工基本技术的应用。


3 .具备数控车床编程的能力。


4 具备典型零件车削加工的能力。


5 具备车床维护与调整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


1 能识读机电设备的装配图,并按照工艺要求完成机电设备的组装;


2 能识读机电设备的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并按照工艺要求完成电气部分的连接;


3 能初步进行典型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


4 能对机电场频进行故障诊断,并完成故障诊断报告;


5 能对机电产品的常见故障进行排除。


七、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


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


八、课程结构


2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结构图



九、课程设置及要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数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11门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


1.公共必修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学时


1


语文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具备日常口语交际水平,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172


2


数学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代数、方程组、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逻辑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172


3


英语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


具备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具有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208


4


体育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通过科学手段展开体能训练,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养成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176


5


计算机应用基础


了解计算机文化的历史和发展,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电脑英文键盘击键技术,至少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了解Word运行环境,掌握文档编辑,文档预览、保存和打印操作,掌握文本框、画图、图形组合及版式控制,掌握表格的建立、编辑、计算,表格的修饰,表格的排版,表格与文档的转换方法;掌握利用PowerPoint创建演示文稿、在演示文稿中插入文本、图形、表格和声音,制作动画效果,制作交互式文稿的方法;掌握利用Excel创建数据表、格式化数据、计算数据、查找数据、对数据排序、制作图表和打印表格的操作;掌握反病毒软件和压缩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


140


6


德育


了解礼仪讲文明,知荣辱,有道德。使学生基本掌握法律基础常识增强守法意识。


知道违反职业道德的后果,了解违反法律的危害和违法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犯罪的危害及对犯罪的惩罚,自觉依法律己。。


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 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 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


36


7


公共艺术


引申为一种关于公共艺术的价值取向与审美判断标准:从文化层面来看,公共艺术尊重自然原生态及重视其产生的异质性生态文化经验就是对文化脉络的一种最根本的延续,也是其公共性在更广义上的延伸。更深入地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


32


8


就业指导


结合企业实际了解企业要求和企业环境,明确范围职责,树立安全生产意识。


要求学生养成爱岗敬业、遵章守纪、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良好职业习惯,适应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36


(二)专业核心课


1 专业核心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


学时


1


机械制图及CAD


掌握机械工程图的识图、绘图的一般原则,会识图、绘图、计算机绘图、测绘。


104


2


机械基础


了解电子电器生产、组装与维修所需的识图能力和钳工的基本技能;掌握识读零件图、装配图的基本方法;能进行简单的实践性机械识图;会根据简单的图纸要求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


100


3


电工电子线路分析与制作


掌握电工电子电路基本知识,会一般电路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及电路的安装调试,能制作简单电子产品,会使用基本的电工仪表,会进行一般电子产品的故障检测及维修。


104


4


液压与气动


了解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组成,了解常用气动元件的结构、性能、主要参数,理解速度控制、方向控制、顺序控制等基本回路的作用及在机电设备中的各种具体应用,会阅读液压与气动的系统图,会根据液压与气动系统图和施工要求正确连接和调试液压与气动系统。


72


5


传感器应用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解决生产实际中信息采集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工业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奠定基础。知识目标:掌握主要传感器的原理、特性,各种应用条件下传感器的选用原则和应用电路设计。


72


6


plc控制技术


掌握基本低压电器的结构工艺,工作原理,会根据具体环境选用合理的低压电器,熟悉各种低压电器的安装调试方法。掌握常用小型PLCI/O分配及指令,会使用编程软件,会根据需要编写简单的PLC应用程序,能对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进行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


72


7


机械制造工艺学


72


9


钳工技能实训


掌握钳工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理论知识,会查阅有关技术手册和标准,能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工具、量具,掌握钳工常用设备及工具的操作方法,掌握各类刀具相关知识,能制作简单配合及镶嵌零件


54


10


电工技能实训


掌握维修电工常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室内线路的安装,能进行接地装置的安装与维修,能对各种常用电机进行拆装与维修,能对常用低压电器及配电装置进行安装与维修,能对电气控制线路进行安装


56


11


电子技能训练


掌握电子线路调试与检测基础知识,能应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对有关线路进行调试与检测,会依照电子线路原理图安装线路,会用仪器测量有关参数


54


12


机械拆装技能实训


了解车床典型部件的拆装及测绘、调试、检验;熟悉机床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装配关系;能正确使用各种常用的工具和量具,能对个机床机构、总成、零部件进行拆装测绘;掌握各机构装置零部件的名称、作用和结构特点;会判断、分析、处理机械的常见故障,掌握机床装配后的调试及其故障排除方法。


54


2 专业(技能)方向课


序号


技能方向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


学时


1








数控车床故障诊断与维修


对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等常见数控设备的机械部分常见故障进行判断维修;能依据系统提供的报警信息,确认机床问题所在;能对数控机床系统参数、轴参数、补偿参数等进行简单修正。


108


2


数控车编程及加工工艺


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性能、结构和特点,掌握数控车床的编程指令、基本操作、日常维护保养、简单故障和加工中不正常现象的排除方法,熟悉数控车床加工零件的全过程,能较熟练地使用数控车床的全部功能完成中等复杂程度及以上零件的加工。


108


1


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方向


典型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掌握较复杂的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能应用工具熟练对机电设备的机械部分进行组装,能识读电气原理图或接线图及气路原理图,能对电气控制线路及气路进行连接与调试,能读懂较复杂的控制程序,能设计简单的PLC程序使系统正常运行,能排除系统的机械及电气故障。


108


2


机电设备及管理技术


了解通用机电设备的基本结构、性能参数、应用特点和工作过程,了解通用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工作程序,掌握通用机电设备的操作方法,会正确选择、使用、维护和管理通用机电设备。


108


3


典型机床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


了解典型的普通机床、数控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机床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能读懂各类机床操作、调整、维修说明书及技术资料,会使用机床电气维修常规工具、量具、仪器、仪表,能分析并排除典型机床电路常见电气故障。


108


3 专业拓展模块


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实习训练,放在专业课程学完之后,集机械技术、液压气动技术、传感器检测技术、PLC技术等为一体,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最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在第三学年,学生进行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活动。通过顶岗实习,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巩固、锻炼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了解机电设备的类别、使用和生产过程,提高对机电技术的认识,开阔视野。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提高社会认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学习工人师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社会责任。6个月的顶岗实习,学校指导老师、企业兼职教师以及家长共同督促,鞭策学生的成长,为毕业后融入企业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教学时间安排


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自成立以来,一直在不断地创新,争取为德州市机电行业培养更多的人才。以规范校建设为契机,机电专业教师积极地参与企业调研,了解当下机电行业岗位分工的细化和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发现我们原有的学科式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企业需求。以前期调研数据为基础,我们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和布局。


规范校建设期间,本专业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突出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以职业为导向”主线,深入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借鉴企业所需的人才标准,通过岗位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划分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进行以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的新型的课程体系设计开发。


通过对我校毕业生的回访调查,我们发现,传统的理论教学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作用很小,导致学而无用。因此,本专业在教学模式改革中积极开展岗位实践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加大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改革,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岗位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以及终身受用的能力。


(一)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3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学期


学期周数


教学周数


考试


周数


机动


周数


授课周数


其他教学活动



20


16


1(军训)


1


1


1(入学教育/专业认知)



20


18


其中包含项目实训或工学交替36学时


1


1



20


18


其中包含项目实训或工学交替36学时


1


1



20


18


其中包含项目实训或工学交替36学时


1


1



20


18


专项实训


1


1



19


18(顶岗实习)


1(毕业教育)


/


/


总计


119


106


3


5


5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4 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课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教学各学期周学时


总学时


理论


实践








16


18


18


18


18


19


1


语文


244


244


4


2


2


2


2


2


数学


244


244


4


2


2


2


2


3


英语


212


212


2


2


2


2


2


4


计算机应用基础


140


70


70


2


2


2


2


5


体育


176


176


2


2


2


2


2


6


公共艺术


106


106


1


1


1


1


1


7


历史


68


68


2


2


8


物理


68


68


2


2


9


德育


318


318


3


3


3


3


3


10


传统文化


212


212


2


2


2


2


2


11


就业指导


36


36


2



72


72


2


0


0


0


2








14







电工电子


104


50


50


4


2


15


机械制图及CAD


104


52


52


2


4


16


机械基础


68


68


2


2


17


液压与气动


72


36


36


2


2


18


传感器应用技术


72


36


36


4


19


PLC控制技术


72


36


36


4


4


20




机械制造工艺


72


36


36


2


2


21



电力拖动


4


4


22


钳工技能实训


54


18


36


3


23


电工技能实训


54


18


36


3


24


电子技能实训


54


18


36


3


25


机械拆装技能实训


54


18


36


3


小计


866


402


464


8


16


18


7


27


专业选修课


机电产品市场营销


36


36


2


28


机电产品售后服务


36


36


2



72


72


0


0


0


0


0


4


专业技能


方向课


机械加工


方向


数控车编程及加工工艺


108


36


72


2


4


数控车床故障与诊断


108


54


54


3


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方向


典型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108


36


72


2


4


机电设备及技术管理


108


54


54


2


4


机床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


108


54


54


2


4


小计


324


144


180


6


12


项目/综合实训


234


0


234


0


0


0


3


10


顶岗实习


540


0


540


18



774


0


774


其他教育活动


军训


35


1


入学教育/专业认知


35


1


毕业教育


35


1



105


2


1



3184


















注:1.公共选修课分别在第12、学期开设,共开设2门;专业选修课开设2门。


2.2345学期开设项目实训以及综合实训。



十一、教学实施


(一)教学要求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


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构建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理论实践一体化、与职业资格标准、行业规范相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合理的确定专业技能课程学时比例。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岗位教学的方法,突出“教、学、做”的统一,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


(二)教学管理


要更新教学管理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教学管理要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管理1.教学过程管理,即按照教学过程的规律来决定教学工作的顺序,建立相应的方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等措施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2.教学业务管理,即对学校教学业务工作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3.教学质量管理,即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4.加强教学监控管理,即通过教学监控,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纠正存在问题的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


为更好地实现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保障教学质量,学校要建立工学结合教学管理、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校企合作管理和师资队伍管理三大平台。完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制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十二、教学评价


(一)专业课程的考核


专业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出发点,以能力为核心进行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既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又关注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既要加强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核,又要加强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督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


1 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是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技能的掌握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通过完成具体的学习(工作)项目的实施过程来进行评价,通过考核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参与项目的态度、职业素养及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同时,从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所获得的实践经验、语言文字表达和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工作任务或项目完成情况、安全意识、操作规范性和节能环保意识等方面来进行考核评价。


2 结果性评价


结果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主要通过期末考试进行考核评价。


3 课程总体评价


根据课程的目标与过程性评价成绩,结果性评价的相关程度,按比例计入课程总体评价。


(二)顶岗实习课程的考核评价


成立由企业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组成的考核组,主要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任务完成等方面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十三、实训实习环境


本专业配备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一)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实习具备电力拖动与PLC实训室、电气安装与维修实训室、数控加工实训室、机械加工实训室、电子电工实训室等,主要设施设备及数量见下表6


5 校内实训室一览表


序号


实验、实训室名称


主要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1


电工基础实训室


通用电工实验台


KY2003


52


2


电工技能实训室


进户箱及室内布线


TH-DD3


52


3


电子基础实训室


多功能实验台


THDM-1


52


4


电力拖动与PLC实训室


PLC实训装置


FX2N-32MR


52


5


计算机房


计算机


6


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


PLC模拟实训装置


THDPJ-2


52


7


电机实训室


步进电机控制实训装置


50


8


单片机综合实训室


计算机、单片机实验装置


THDPJ-2


52


9


数控仿真实训中心


数控车床


/


/


10


数控模拟实训室


模拟仿真软件


/


/


11


维修电工实训室


万用表、转速表、功率表、钳形电流表、常用的低压电器、电工操作台、低压配电柜等


亚龙


20


12


液压与气动实训室


气动实训台


液压实训台


亚龙


10


(二)校外实训基地


6 校外实训基地


序号


校外实训基地名称


工位数量


1


2


3


4


5


山东海信有限公司


30


6


7


8


9


10


11


12


13


十四、专业师资


本专业应有一支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


(一)师资队伍构成


本专业师资队伍构成下图所示。




(二)教师结构和要求


1.专业教学团队要求


1)本专业教学团队要求年龄、职称、学历、专业、梯队结构合理,有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良好的“双师”结构。


2)本专业专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比例要达到90%以上。


3)专业教师中企业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0%;兼职教师一般要求具备专业技术职务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4)兼职教师应来自于企业,能工巧匠,资深的企业技术人员,具有开发职业课程的能力。


5)要求专业教师每年下企业实践,对口企业并实践时间累积达到2个月以上,提升教师的职业技能。


2.专任教师要求


1)专业专任教师不少于7人。


2)具有相关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不少于4人。


3)专业课教师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实习指导教师具有高级工以上专业技术等级证书。


3.兼职教师要求


兼职专业教师应具有职业道德好,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技能水平高、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身体健康、热衷于职业教育的从事机电相关的工作或相关工作3年以上的企业工作人员。


十五、其他


(一)毕业标准


1.成绩:修满全部课程,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合格。


2.职业资格:取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中级资格证书。


(二)编写说明


1.编制意义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日常教学的行动指南。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事关现代化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


2.编制依据


1《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


2)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3)本方案依据行业要求和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实际情况编写而成。


3.指导思想


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模式改革,推进教育机制创新,着力提高育人效益,突出办学特色的指导思想。



附件:


《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专家评审意见表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评审项目



较好


一般


较差


对专业的定位是否准确


专业培养目标是否明确


指定培养方案的总体思路是否清晰


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是否合理


培养方案是否体现专业培养目标


课程整合、课程教学优化


课程内容是否符合市场需求


课时分配是否合理


能力要求与培养措施


素质要求与培养措施


创新能力培养措施


综合评审意见及修订意见


评审人(签字):



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意见表


论证专业名称: 论证时间: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名称: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姓名


职务


工作单位


联系方式


签名











论证意见应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人才特点,理论、实践、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以及制定过程做出评价


附: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